2018 个人总结

2018年是我很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制定个人计划的一年,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占据了太多精力,17年的总结都拖到了7月底才写完,另外一方面是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对着巨大的改变,回到2018年年初,只猜想这一年会对我很重要,但绝未曾想到这一年我所经历了这么多。

在19年初写完上面这一段之后,再打开这段草稿,已经是7月末的飞机上了。挤在737局促的座位里,突然觉得应该补完这个个人总结。回顾2018年,工作上换了一条业务线,被动卷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战争的局部战场;生活上主动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开启了一个新的个人阶段。除了这两个最主要的改变外,于现实生活和自我认知中,方方面面都出现了非常多的改变,有一些是身不由己的适应和拧巴,有一些是主动选择的改变与进化。给这一年选择关键词的话,我认为是“被动”与“主动”

工作上,虽然这一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但是4月份业务调整前后,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在当时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希望的是能够选择一个已度过风口的业务,追求去解决一些更成熟期,更接近商业本质的问题。在18年却进入了被大潮推着走的状态,一边建立对行业、对职能方向,对一个又一个新国家的认知,一边全力追着业务的发展,避免跟不上增长速度导致掉队。这家公司本身也有着非常强的特色,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一定会受到公司强文化的影响,追求可衡量的指标目标,追求脱离感情之外的客观判断,追求激进的工作方式和强势的沟通。

健康上,在17年大运动量后体重下降的基础上,因为缺乏运动体重开始回升,并且由于频繁的出差和极限强度的加班,神经全年持续处于紧绷状态,持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焦虑感。

生活上,这一年我组建了新的家庭,和相恋十年的她领了证。这一年收获了许多惊喜,也共同经历了很多,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8年,看了29部电影,读完了5本书。

在这一年里,因为做国际化的业务加上旅行,海外先后去了曼谷、普吉岛,东京,香港,首尔,悉尼,洛杉矶等城市,国内去了上海和昆明转机。前几年一直在努力去不同的国家感受不同的文化,很巧地在今年对职业生涯有了一点点帮助。这一年的工作里也会有主动和被动地去投入在理解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也算是幸运地工作和兴趣相辅相成了。

2017 个人总结

因为春节出行和换工作后的突然加速,拖到了7月底才写完上年度的总结。其实很多事情记忆已经没那么清楚了。回看 17 年计划中的三个核心目标,基本都达成了,从这个角度来看 17 年,还是可以给自己打一个不错的分数。

年度核心目标

  • 工作上可以负责起更广的业务和更大的团队,使产品取得领先地位
  • 身体素质恢复到「健康」的轨迹上,体态得到明显改善
  • 在金融知识上有系统的入门学习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工作

在 12 月即将结束的时候,离开了 FellowPlus,加入了字节跳动。这一年里在 FellowPlus 打造了自己满意的产品,却没能帮助团队找到 Product-Market Fit, 是遗憾,更是深刻的教训。

健身健康

本年度一共有60天里进行了运动锻炼,其中包含 42 节私教课和 10 节 CrossFit Workout。这一年里,体重降低了 10公斤,自认为是一年中达到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感的目标。

阅读

本年度共读书 17 本,和年度计划所相符的,是完成了金融/投资主题的系列阅读,和意大利主题的系列阅读。
这一年里有很多书是在跑步时听的音频版,充分利用时间的同时,跑步也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了。

写作语言

今年发布了一篇翻译文章,前后也用了几个月的周末时间断断续续去翻译而成。
虽然因为话题并不热门,点击量一般,但是我一直很认可这篇文章的内容价值。
为了旅行,学习了最基本的意大利语。在回国之后,基本只能记得「你好」「再见」,「谢谢」「抱歉」了。

个人提升

通过9-11月连续几个周末的努力,成功达成了拿到驾照的年度目标,拓展了在城市里的活动半径。

消费理财

完成了香港银行户头的开户,在港美股做了投资尝试以真实了解市场。在 Amazon 和腾讯上获取了长期的超额回报,在 Google 获得了微小的短期回报,在微博和陌陌的短线操作上都有不同比例的亏损。
这一年评选买的最值的商品,应该是 Airpods 和 Nintendo Switch。其他购买了值得推荐的设备有Kindle Oasis 、小米扫地机器人、坚果 Pro 2。

娱乐/旅行

在这一年里,去了芽庄、香港、罗马、佛罗伦萨、米兰旅行。有趣的是,年底换工作时的几个 Offer,都跟国际化方向有关系。希望对世界的好奇心,可以成为我持续前进的重要动力。

2017 个人计划

今年又是在下半年才完成全年的计划,尽管比前两年发出来的日期还早了将近一个月。

从去年年底开始全力投入的大版本更新直到五月方才尘埃落定,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个人事务上,在稳定了一个季度之后,也终于得以进入一个可预期的状态。

其实像过去几年这样上半年全力以赴,下半年兼顾周全的节奏对于我也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这篇计划的大部分内容在新年前就已经确定,这几天回顾一下上半年的进展,做了一些修改和增补,希望下半年可以因此更有的放矢。

年度核心目标

  • 工作上可以负责起更广的业务和更大的团队,使产品取得领先地位
  • 身体素质恢复到「健康」的轨迹上,体态得到明显改善
  • 在金融知识上有系统的入门学习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工作

  • 在核心业务上取得突破,打造一个在商业价值上和过程上都优秀的产品
  • 能够管理更大的团队,保障团队效率和流程严谨
  • 增强判断决策能力和对外合作能力

健身健康

  • 每周至少一节课的速度,完成两个月的私教课。之后保持至少每周一次的锻炼频率
  • 体重控制在 75-80 kg,体脂控制在 15% 以下
  • 体态问题能得到明显的纠正

阅读

  • 制定金融、互联网、意大利方面的三个书单并且完成计划
  • 在工作需要的方向上保持可以解决问题的阅读量
  • 继续有意识地增加纯文学类书籍的阅读量

写作/语言

  • 以力所能及的频率翻译对我有巨大帮助的英文文章
  • 学习基本的意大利语对话和单词语法
  • 学习日语或提升英文口语

编程/计算机科学

  • 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方向上完成入门级别的系统学习
  • 写一两个 python 的小项目

个人提升

  • 增加对一级市场的了解,对股权投资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 今年内拿到驾照

消费理财

  • 将消费预算拆分到更细的粒度
  • 为额外支出提前预留预算
  • 开始了解二级市场的基本知识,开户入市并尝试获得正收益

社交感情

  • 加强亲密关系的维护,预留时间和预算,主动联系、主动付出

娱乐/旅行

  • 1-2 次常规的年度旅行
  • 为过年期间陪父母出游做好准备
  • 在主机游戏外,再培养一个兴趣或者有益身心的娱乐方式

2016 个人总结

2016 年的关键词,我想应该是「改变」。

这一年来,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我自己在这一年中换了工作,进入了陌生的领域,也搬了家,用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是谁」和「我想要做什么」。

工作

跟很多人聊起过年初选择加入 FellowPlus 的原因:金融与互联网类似,可能都是边际成本最低的行业之一,也是一个我认为应当尽早学习,深入了解的行业;一级市场又是我工作几年来接触最多,未来也可能有更多联系的金融领域。在这些大前提下,这家公司所在做的事情比较符合我的兴趣,商业逻辑链条成立而又富有挑战,与我的个人规划也是合拍的,于是在今年年初我就选择加入了这个团队,进入了对我来说全新的领域。

一年过去回过头来,无论是工作状态还是成果,都还是达到了我年初的期望。这一年来做产品的瘾被大大地满足了,团队管理的身份转变比较顺畅,在金融知识和行业认知上建立了基础的知识架构,开始在每个细分领域进一步下探。

而超出我预期的是,得益于小团队的氛围和打法,以及 ownership 的增强,我在工作事务的执行力、自我驱动和自律上有着可以明显感受得到的成长。

健身健康

虽然年初办了很贵的健身房,下班时间也有所提前,但是健身的次数反而下降了,体重也随之上升。这一年里共运动 38 天,且有 22 天是在 3、4、5 三个月里。体重和体脂也没能达到之前的目标。

回想一下这一年虽然忙,但是显然还是可以控制出运动的时间的,新的一年里,一方面还是需要把健身房换成定期上私教课 + 在家运动/跑步的形式,另外一方面恒定的健身时间是保持运动的必要的计划。

这一年逐渐培养了吃早餐的习惯,从很少吃早餐,到现在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吃完早餐再出门。加上年底肠胃不舒服,遵医嘱后整个饮食还是规范了很多。不过这一年偶尔还是会吃夜宵或者喝含糖的饮料,比起去年来说是退步了。

阅读写作

2016 年共读书 15 本,几乎只有往年的一半了。虽然说一直认为应该有一个比阅读数更好的读书评价标准,但是阅读量绝对值的腰斩仍然是一个很能反映现状的依据。

年初确定的「系列化」的阅读方式的目标,也没有能够执行。这两个目标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系列化的阅读方式,可以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量;而更高的阅读量,也支撑了读完多个系列的可能性。而这两个目标背后的支持性要素,都是日常为读书留出固定的时间。

今年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是在下半年把自己很认可的两篇长文章翻译成了中文,在知乎、微信公众号上,以及通过其他平台的转载,累计获得了几万的阅读量。

这个尝试所带来最大的收益,是我在阅读英文资讯上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及不再像以前那么忌惮于阅读英文长文。要知道这可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希望突破的难题,没想到年底就这么歪打正着地解决了一点点,这也是一个完全没有在意料之中的收获,希望能成为一件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年度计划中的学习日语和 Swift 都基本没有付诸行动,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英语和 Python 的兴趣还是比日语和 Swift 要大,另一方面这几个月翻译这两篇万字长文花费了我下班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实在没办法再顾及其他的计划了。

这么来看 100 天培养一个习惯可能会是比较好的一个节奏。

社交感情

年中的时候养了两只猫,虽然我自己更喜欢养狗,但是盘算了下实在很难有时间出门遛狗,于是就养了这两只名为「皮皮」和「呼噜」的中华田园猫和加菲猫。

消费/娱乐

这一年买的设备里,有这些是值得晒出来推荐的:Dyson V6 吸尘器,Sony a6000 微单,352 空气净化器,WiiU,HHKB,小蚁智能摄像机,飞利浦 HX9352 电动牙刷,Backbeat Fit 运动耳机,Marshall 音箱。

另外充值了这些苹果税:iPad Air,iPhone7 Plus,Apple Watch,Airport Express(用来给音箱做 AirPlay)。

这一年工作生活都完全切到了 iOS 平台,基本不再使用 Android 手机之后,感觉生活质量还是提升了很多,唯一不够好的就是 RescueTime 不能再记录我在手机上每个应用花费的时间了。

2016 年唯一一个进入了我首屏的应用是 Ulysses,这篇总结也是使用手机和电脑两个平台上的 Ulysses 写完的。另外还有三个没有进入首屏但是这一年使用非常频繁的新应用是「即刻」、「湾区日报」、「收趣云书签」。「湾区日报」是一个很不错的英文 IT 资讯推荐应用,「收趣云书签」是一个 Read it later 工具,提供了很好用的微信收藏助手。

「即刻」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年度应用,在这一年里通过它在第一时间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随着越发重度地使用,我也开始反思即刻是否还在提高我的效率。趁着春节,我重新梳理更新了下几年来订阅的 RSS 源,和在即刻等资讯平台所关注的主题。

这一年,去了两次日本(东京、仙台和关西),国内今年到过南昌、鹰潭、杭州和天津。就像这篇总结开头所说的,我用很多时间在想「我想要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持续去看更大更不一样的世界一直对我意义重大。2017 有着更多的未知和不确定,也希望我能在已知的方向,正在思考的疑问和要探索的领域里,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2016 个人计划

虽然今年仍然是到8月份才发布年度计划,但是比去年早了10天 😛

与去年情况相似,其实下述的计划也大多在年初都已经确定,但是在年初至今一直没能稳定到一个可以完整规划全年的状态。

这半年里换了工作,搬了家,养了两只宠物,工作生活状态都有了很多改变,年中工作生活终又逐渐稳定。于是重新看一下年初拟订的计划,根据这半年的状况和新的思考做一些更新,也是一个合适的时候驱动自己下半年向一些既定的方向加速了。

年度目标

  • 工作中找回主动感和 ownership
  • 坚持锻炼习惯,缓解各种职业病/地域病
  • 掌控个人时间,学习语言、编程和设计

工作

  • 能够独立熟练 own 一个产品,每一个季度/月份均达到产品目标。
  • 能够管理小型产品团队。
  • 在效率工具产品上的综合能力得到保持并继续增长;横向发展金融产品和 social 产品的经验积累和产品能力。

健身健康

健身

  • 每周至少锻炼两次以上,兼顾有氧与力量
  • 体重稳定在 75-80KG
  • 体脂降低至 15% 及以下。

健康

  • 针对对颈椎脊椎不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习惯进行纠正。
  • 有意加强颈椎脊椎附近肌肉锻炼,有更加全面的康复保健知识。

阅读写作

阅读

  • 养成每天一小时读书的习惯
  • 在金融、团队/项目管理、设计上有系列化的阅读计划并且完成。
  • 在英语书籍、心智脑科学上保持力所能及的阅读量
  • 注意加强非功利纯文学经典书籍的阅读量,进一步锻炼阅读肌肉

博客

  • 将收藏的英文 GTD 资料每个月翻译一篇。
  • 考虑整理和分享我个人的效率工具使用方法论。

个人提升

  • 对个人事项及个人时间有规划、有执行,优化精力管理,不因为无计划而浪费个人时间。
  • 完成日语入门学习,可以进行基本的对话和阅读。
  • 学习 Swift,上架一个个人作品。
  • 已购买的 Sketch 教程至少要看完一个。

消费理财

  • 更严格遵守消费预算,为额外支出提前预留预算
  • 扩大积蓄规模

社交感情

  • 增强 social 能力与沟通能力,适应与陌生人/工作伙伴主动沟通。
  • 养成定期约好友聚会的习惯,预留时间和预算。
  • 注意维护亲密关系,预留时间和预算,主动付出。
  • 把两位喵主子照顾好,保证其心理生理健康。

娱乐

  • 年内出境游至少一次,期望两次。
  • 主动尝试新的美好的娱乐方式。

2015 个人总结

2015年,是完全离开校园,进入工作环境后的第一年。
相比2014年,2015年的工作生活状态都更稳定了一些,这一年中最得意的应当是终于养成了健身的习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另外这一年在工作上的成长速度达到了年初设立的目标,也着实更加用心去维护了和家人朋友的关系。

工作

这一年豌豆荚发生了许多事情,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告别了许多旧同事。
回首这一年,还是应该感谢豌豆荚所给予我的充分的成长空间。

2015 新年伊始,突然接手了应用内容库的新项目。这个项目本身的产品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因为应用内容库历史久远牵涉广泛,所以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旧有逻辑的梳理,新策略试错与运营流程固化之上。
下半年工作重心转移到客户端产品设计上来,两个季度的时间里做了豌豆荚内部诸多不同方向的一些 features,在年末工作内容慢慢收敛,专注在了两个工具卫星产品上。
总的来说下半年的成长、工作量和产出都是完全超出了计划的。相对于技能的提升,我更大的收获是在自我驱动上有了更大的自信。通俗点讲,相对于上半年多数时间处于给定的 deadline 压力下的情形,下半年我更多是在自己的目标驱使之下达到了远超自己所想象的效率和努力程度。

得益于数任 manager 的照顾,这一年里的工作方向转换大多是为了我自己更全面的成长路线。虽然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在舒适区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这一年的工作状态还算称得上令自己满意。然后在年末的时候,我也开始慢慢开始更多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感,找到合适的「焦虑度」。

健身

2015 年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规划多年的健身事业终于得到了践行。
在这一年里共有55天在健身房锻炼或者在户外跑步,平均每周一次。频率上虽然仍然没能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但是这对我的健身事业仍然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局。在年末,体重也成功达到了之前的目标区间之内。
上半年自己去了很多次健身房但是感觉收效不如预期,感觉长此以往健身大业又要无疾而终,于是在夏天下定了决心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成本去打开新的局面。七八月份开始和同事一起跑奥森5公里,接下来的六七个月中还在私教工作室一共上了二十节健身课。
系统地接受私教课的训练来作为新一阶段健身的助力,是非常明智的一个决定,在教练指导了一个动作之后,我就顿悟了自己去健身房看教程训练没有成效的原因。对于缺乏经验的健身初学者,认知身体各个部位,感受肌肉发力情况犹如瞎子摸象。而一个好的教练可以通过规范动作、详细讲解,避免不必要的协同发力,使目标肌肉获得最大化的锻炼,同时避免劳损和受伤。
今年另外一个触动很深的感悟是,很多以为难以坚持下来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在整个夏天过去都没有再吃夜宵之后,在习惯了每天午餐用南瓜红薯来替换米饭面食以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之后,在一年基本只喝水不喝任何含糖的饮料之后,这些曾经看起来会逼疯我的事情现在反而让我感觉更棒了。

总结一下,我非常享受运动时可以感知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的身体,充满力量和愉悦感的感觉,我想这会是我接下来每一年把这个目标继续下去的最大的动力。

阅读

2015年共读书25本
比去年略多但是仍然离目标很远。当然工作和健身占用了比之前更多的时间,这一年里基本上只在睡前有固定的阅读习惯,其他时候只能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各项阅读目标基本都没有达到,新的一年会尝试一下更主题化序列化的读书方式,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多留一些时间,多留一些精力给读书。

在这一年里 reeder、豌豆荚一览等阅读应用填补了我的许多碎片时间,并且我也在刻意减少了社交网络的使用度。基本也固化了我的互联网碎片信息解决方案:时效性的互联网碎片信息获取:微博、豌豆荚一览;非时效性的互联网碎片信息获取:Reeder、Pocket。

另外我在考虑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否虚构类的兴趣阅读并没有比优质的电影、电视剧更有营养。

应用

这一年有三个新应用进入我的首屏:Surge、Inbox、Dailycost ,另外有两个应用虽然没有进入首屏但是在今年养成了每天使用的习惯:豌豆荚一览和 Spotify
另外,Uber 、滴滴和神州专车这一年中极大地扩充了我探索北京以及其他每一个城市的范围和效率,更是提升了我在这些城市中生活的幸福指数。

消费

这一年陆续买了 New 3DS XL、小米 note、Bose QC20i 降噪耳机、小蚁运动相机、PICOOC 体脂称、Netgear R7000路由器等数码产品。在年末的时候,忽然意识到 2015 年是可能近几年来唯一一年没有给自己购买任何苹果数码产品 : )

2015年,在巴黎、布鲁塞尔和列日玩了一周(感谢火柴的友情赞助和二迪的留宿),在天津、武汉、成都、稻城、西安等国内城市留下了足迹。
因为年内几次旅行和私教课花掉了许多积蓄,所以并没有按照年度计划去台湾或者日本跨年。
但正如一年前所期望的那样,这一年,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看到了更美好的天空,看到了更厉害的自己,2016,希望这一切能够继续

2015 个人年度计划

题记

在8月末制定年度计划这样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犯了八个月的拖延症。

其实在年初就已经打完了下文的底稿,但在最终定稿之前,就被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推上了高速跑道,在过去的半年暂停了所有其他计划,以保证工作的完成。

现在终于是一个合适的时间,重新看一下今年对自己的计划。有一些已经提前完成,有一些则已经落后太多,略作整理还是决定发出来,以作自勉。

年度目标

  • 工作上可以独立执行和完成项目,思路清晰完善
  • 坚持锻炼,明确锻炼目标并且达成,保持身体健康
  • 注意亲密关系的维护,加强 social,开拓眼界

工作
融入,承担,成长

  • 掌握日常工作中的设计方法,可独立地完成一个需求的分析与设计。
  • 对每个项目有计划地 handle,对开发流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论有清楚的认识。
  • 自我驱动,在每个工作上都去尝试突破自我,在部分工作上取得突破。
  • 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上保持进步。

健身健康
坚持锻炼,降低体重及体脂,保持健康

  • 制定一个更科学系统的锻炼目标,并且逐步接近目标直至达成
  • 每周至少锻炼2次以上,掌握基本健身方法和动作
  • 控制饮食,改正在生活上对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

阅读
保证个人提升所需阅读的前提下提升非功利阅读量

  • 在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和心智脑科学上保证阅读量(每月2本)
  • 增大非功利纯文学经典书籍的阅读量,锻炼阅读肌肉,可以有沉下来连续两小时以上的深度阅读能力
  • 在互联网等快消阅读领域保持在 up to date 的频率(每月1-2本之内)
  • 寻找更高效的碎片阅读解决方案,降低碎片阅读的时间精力投入

个人提升
行事更主动,思维更自律

  • 对拖延的战胜不再依靠阶段性重复的战拖攻关,有成熟的从拖延习惯中快速走出的流程
  • 锻炼意志力肌肉,每两个月坚持培养一个好习惯
  • 个人 Productive Workflow 建立完整的回顾流程

消费理财

  • 财务归正,有积蓄
  • 消费有规划,有预算

社交感情

  • 注重亲密关系的维护
  • 保证友谊的维持
  • 加强 social 和交流技能

娱乐

  • 出境游至少一次
  • 年底去台湾或日本跨年
  • 有意识地接触一些经典游戏

2014 个人总结

2014 ,关键词是“适应”

在2013做了那么多的“选择”之后,2014年的365天里我不断在适应着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改变。

Moments

1-2月度过了一个近四五年陪伴家人时间最长的假期,过年前溜回北京参加了下豌豆尾牙。年后即将返校时接到通知开始准备 Duke-UNC CLS 的各种申请材料,在天津办了护照,去上海申美国签证顺便见了许多朋友,虽然磕磕绊绊得幸最终成行,在北卡和华盛顿度过了充满乐趣的一周。

回到学校最后的半年里,推动了自强的架构调整,完成站长和总监团交接,参与了一场不留遗憾的十大。熬了许多通宵完成了毕设(写下了第一个 Android 程序),最终没有发生毕不了业的窘况。和室友去了重庆四川顿顿都吃火锅,毕业前喝了许多场酒,大醉两场之后再也不夸耀自己的不醉之身了。

毕业度过短暂假期之后回到北京,发现在学校的半年里贵荚又来了好多好多新豌豆,原先的办公室已经很难盛得下了。下半年就搬了更大的办公室,来到了北五环外一个心旷神怡的园区,只有每次进城吃饭的车费让人心痛。

豌豆荚工作

上半年远程工作其实只保证了自己的参与感,对团队贡献并没达到期望;下半年入职后花了一段时间来 warm up ,找回团队工作的节奏和基本的产品方法论。真正融入工作状态的过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其间还是有几次比较痛苦的阶段的。

选择创业型公司有利的一面在于有着足够快的节奏逼迫新人成长,不利的一面则在于经验的积累只能自己把握节奏适时总结。直观感受上,下半年总是不断地被从自己刚达到的舒适区中踢出,去面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客观现实中是否因此得以成长,因为缺乏纵向比较对象,就不是自己能那么轻易归纳清楚的了。

自强网工作

漫长的交流和选举后终于交棒,除了效率工具和数据分析的推进上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其他计划的完成度自评都很满意。我相信这个团队在被一群有动力,有意愿使它变得更好的人所管理着。纵然感受到了校方对这种改变的阻力或者说并不科学的引导方向,但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相信它可以越来越好,帮助更多热爱互联网的学生发现、了解、培养自己的价值。

阅读学习

过去的一年只读了23本书 ,这个历史最低值着实吓到了自己。但是再看到这一年我一共看了65部电影或美剧的历史巅峰,时间都去了哪里也就一目了然。

好玩的是,在2013年到2014年中常常有“影视领域还有太多的经典好片好剧没看过,要多看一些”的想法。但是等真正花了很多时间在看视频上之后,很容易就发现看了更多的好 or 坏的电影美剧并不能带给我足够的满足感。

相反,当年底总结时,或者每过个把月发现自己读书读很少时,总会有种恐慌感,似乎“一步慢,步步慢”的警钟就在耳边敲响了。每当觉得知识或者智商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也都会怪在最近读书不够多上。虽然更多是自我解脱的慰藉,但这种恐慌能致使自己放下手机拿起书应当不是坏事。另外越发感觉到,制定更清晰的阅读计划可以帮助人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导致的松鼠症和焦躁感中解脱出来(为什么不早几年这么做呢)。

毕业设计选择了 Android 开发的课题,也借这个契机把  Java&Android 的基础教程过了一遍。工作上也不断借各种机会尝试小的 python 和 shell 脚本,虽然一直没能把 Codeacademy 的教程看完,但是学以致用的日积月累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年初买相机现在看是一个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选择,上半年在拍/修出更好看的照片的激励下,学习许多构图/色彩/PS 方面的教程。下半年很少有机会带着相机出门,但在 instagram 上还是发了不少手机拍的照片。快门按得多了也有自己还挺得意的作品,尽管一年下来最受欢迎的照片永远是公司的萌猫们 LOL

产品设计上有了一些很基础的经验,但是年初经验中“更加清晰的学习路线”并没有梳理清楚,要被 delay 到2015年的 plan 中了。

个人提升

这一年 Daily workflow 已经很稳定了,拖延症在流程和工具以及 peer pressure 的帮助下得到了遏制。Omnifocus 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 GTD 工具,可惜的是中文互联网里关于它的讨论太少了,英文讨论分散在广袤的互联网中,发现和筛选成本都偏高。虽然 daily 的流程已经很明晰,但是我在更长时间更高层次上的 organize 和 review 依然是非常初级的状态,因此而导致的问题也逐日逐月积累下来,甄待进一步的学习和优化去解决。

个人提升的阅读量也受了整体阅读量下降的影响,整年几乎没有建树。另外受和菜头老师启发,接下来一年如果在阅读社会科学书籍的同时能够间插读一些百年以上的经典纯文学著作,可以更加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避免为了个人提升功利的阅读所带来的偏食感。

情绪能力上能感受到自己的适应和变化,但是从感受到的反馈来看应该还是远远不够的。上半年一直持续在毕业所带来的强烈的情绪震荡中,虽然这并不算得上一件坏事,但是好情绪其实更容易让人松懈放弃对情绪的控制。下半年身体情况不佳使我的情绪常常出于周期性的正负交替之中,特别是当处于需要团队合作的日常工作之中时,情绪肌肉的紧绷会消耗许多本应属于其他事务的意志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未如此真切过。

健身健康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2014年身体长期积攒的一些问题开始集中爆发。乐观去想,自己早发现早重视总比无可挽回要好,不然刚进入工作环境很容易就会更加肆意地透支身体。因而,年初计划中“重点保护”这条也因此达成了,后半年确实持续在运动护具和居住环境上加大了重视和投入。

上半年和来北京之后断续游了十多次泳,天气冷之后就以篮球和跑步为主了。一年下来体重勉强保持住了,“目测可见的体型变化”并没有发生。好在公司一直都提供比较方便的健身环境,也还常能找到伙伴同行。

消费

除了例行更换到了 Nexus 5 和 iPhone6 plus 之外,在数码设备上这一年并没有太多大宗投入。一个 bong 手环,一个小米空气净化器,一个电动牙刷,一个 LG 蓝牙耳机,都挺好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室友合资添置了 PS4 和电视,进一步侵占了大量读书时间 : P

在数码设备上节省下来的开支,大多都扔到了机票和旅行费用上,这一年去了上海、美国、川渝、福建、香港,希望这只是一个更大的世界的开始。

不悔过往,不惧将来

在武大的最后一天,在宿舍收拾东西时,翻出来高中转学时同学的留言。当时的我就一直是一个跟大家不太一样的人,总是花心思花时间在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上,以至于作为一个高三学生,都没有多少人提到我的学习,都在感慨我是一个“非一般”的人。

四年过去了,再看看现在的自己,依然希望自己做一个不一样的人,不愿意从随于大众,不愿意隐没于生活。相比于四年前如果说有什么进步,也许可以算是多了一些稳重,多了一些努力。

武大四年,给予了我一个去探寻自己的空间。无论怎么抱怨武大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武大的风骨一直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去探寻自己所想成为的人的空间,这即是武大的“自由”。从进入武大,加入自强,到去向的彷徨,到求职的选择,无不是在努力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遇见和了解自己可以成为什么。这是我将永远怀念武大的。

自强,给了我太多的机会,去了解什么叫做责任,怎么样成为一个其他人眼中靠谱的人。让我知道怎么样去获得其他人的信任,也学会怎么样去信任身边的人。给了我又一个家让我去爱这么一群人,也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情。最后,帮助我找寻了自己最想要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帮助我去选择每一天应该过怎么样的生活。

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幸运,让我度过了这样的四年,也许不务正业,也许不够努力,但是站在这个时间关口上回望,仍然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喜悦。

不悔过往,不惧将来,这是武大所给予我的四年。何其幸运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所以你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