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个人总结

2016 年的关键词,我想应该是「改变」。

这一年来,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我自己在这一年中换了工作,进入了陌生的领域,也搬了家,用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是谁」和「我想要做什么」。

工作

跟很多人聊起过年初选择加入 FellowPlus 的原因:金融与互联网类似,可能都是边际成本最低的行业之一,也是一个我认为应当尽早学习,深入了解的行业;一级市场又是我工作几年来接触最多,未来也可能有更多联系的金融领域。在这些大前提下,这家公司所在做的事情比较符合我的兴趣,商业逻辑链条成立而又富有挑战,与我的个人规划也是合拍的,于是在今年年初我就选择加入了这个团队,进入了对我来说全新的领域。

一年过去回过头来,无论是工作状态还是成果,都还是达到了我年初的期望。这一年来做产品的瘾被大大地满足了,团队管理的身份转变比较顺畅,在金融知识和行业认知上建立了基础的知识架构,开始在每个细分领域进一步下探。

而超出我预期的是,得益于小团队的氛围和打法,以及 ownership 的增强,我在工作事务的执行力、自我驱动和自律上有着可以明显感受得到的成长。

健身健康

虽然年初办了很贵的健身房,下班时间也有所提前,但是健身的次数反而下降了,体重也随之上升。这一年里共运动 38 天,且有 22 天是在 3、4、5 三个月里。体重和体脂也没能达到之前的目标。

回想一下这一年虽然忙,但是显然还是可以控制出运动的时间的,新的一年里,一方面还是需要把健身房换成定期上私教课 + 在家运动/跑步的形式,另外一方面恒定的健身时间是保持运动的必要的计划。

这一年逐渐培养了吃早餐的习惯,从很少吃早餐,到现在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吃完早餐再出门。加上年底肠胃不舒服,遵医嘱后整个饮食还是规范了很多。不过这一年偶尔还是会吃夜宵或者喝含糖的饮料,比起去年来说是退步了。

阅读写作

2016 年共读书 15 本,几乎只有往年的一半了。虽然说一直认为应该有一个比阅读数更好的读书评价标准,但是阅读量绝对值的腰斩仍然是一个很能反映现状的依据。

年初确定的「系列化」的阅读方式的目标,也没有能够执行。这两个目标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系列化的阅读方式,可以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量;而更高的阅读量,也支撑了读完多个系列的可能性。而这两个目标背后的支持性要素,都是日常为读书留出固定的时间。

今年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是在下半年把自己很认可的两篇长文章翻译成了中文,在知乎、微信公众号上,以及通过其他平台的转载,累计获得了几万的阅读量。

这个尝试所带来最大的收益,是我在阅读英文资讯上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及不再像以前那么忌惮于阅读英文长文。要知道这可是我过去几年一直希望突破的难题,没想到年底就这么歪打正着地解决了一点点,这也是一个完全没有在意料之中的收获,希望能成为一件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年度计划中的学习日语和 Swift 都基本没有付诸行动,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英语和 Python 的兴趣还是比日语和 Swift 要大,另一方面这几个月翻译这两篇万字长文花费了我下班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实在没办法再顾及其他的计划了。

这么来看 100 天培养一个习惯可能会是比较好的一个节奏。

社交感情

年中的时候养了两只猫,虽然我自己更喜欢养狗,但是盘算了下实在很难有时间出门遛狗,于是就养了这两只名为「皮皮」和「呼噜」的中华田园猫和加菲猫。

消费/娱乐

这一年买的设备里,有这些是值得晒出来推荐的:Dyson V6 吸尘器,Sony a6000 微单,352 空气净化器,WiiU,HHKB,小蚁智能摄像机,飞利浦 HX9352 电动牙刷,Backbeat Fit 运动耳机,Marshall 音箱。

另外充值了这些苹果税:iPad Air,iPhone7 Plus,Apple Watch,Airport Express(用来给音箱做 AirPlay)。

这一年工作生活都完全切到了 iOS 平台,基本不再使用 Android 手机之后,感觉生活质量还是提升了很多,唯一不够好的就是 RescueTime 不能再记录我在手机上每个应用花费的时间了。

2016 年唯一一个进入了我首屏的应用是 Ulysses,这篇总结也是使用手机和电脑两个平台上的 Ulysses 写完的。另外还有三个没有进入首屏但是这一年使用非常频繁的新应用是「即刻」、「湾区日报」、「收趣云书签」。「湾区日报」是一个很不错的英文 IT 资讯推荐应用,「收趣云书签」是一个 Read it later 工具,提供了很好用的微信收藏助手。

「即刻」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年度应用,在这一年里通过它在第一时间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随着越发重度地使用,我也开始反思即刻是否还在提高我的效率。趁着春节,我重新梳理更新了下几年来订阅的 RSS 源,和在即刻等资讯平台所关注的主题。

这一年,去了两次日本(东京、仙台和关西),国内今年到过南昌、鹰潭、杭州和天津。就像这篇总结开头所说的,我用很多时间在想「我想要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持续去看更大更不一样的世界一直对我意义重大。2017 有着更多的未知和不确定,也希望我能在已知的方向,正在思考的疑问和要探索的领域里,都能有更多的收获。